2015-02-04  19:34:50

2011年11月28日晶报新闻《在深圳与山区架起爱的桥梁》

在深圳与山区架起爱的桥梁
第五届“中国留学生爱心助学拍卖会”即将举办
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徐斌 李桂瑜 晶报记者 李妍琦
   第五届“中国留学生爱心助学拍卖会”将于12月18日在深圳市五洲宾馆举办。本届拍卖会拍品中,著名画家、人民大会堂贵宾厅国宝级巨画《长城》的作者陈云生的作品——八尺重彩画《春深绿净》引起广泛关注。
   拍卖会由深圳市关爱办和中国留学生(国际)爱心助学计划联合主办。
   中国留学生(国际)爱心助学计划是第八届深圳关爱行动大学生公益实习实践计划的一个部分,而助学拍卖会正是这个计划在深圳开展的非常有意义的一个环节。
   留学生为服务主体
   一个是受到良好教育、物质条件与精神条件优越的留学生,一个是教育资源稀缺的贫困地区无力继续学业的贫困学生,这两者看起来似乎风牛马不相及,可有这么一个满怀梦想与爱心深圳的男孩,把他们联系到了一起,在他们中间架起一座爱的桥梁。
   他就是罗海岳,深圳关爱行动首席关爱大使,中国留学生(国际)爱心助学计划的发起人和执行总监。2007年,当时就读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罗海岳在对川藏贫困地区的教育状况进行实地考察后,发起了中国留学生(国际)爱心助学计划,并开始每年举办“中国留学生爱心助学拍卖会”,以帮扶贫困地区学校和学生。
   中国留学生爱心助学拍卖会以海外留学生为服务主体,通过各种慈善、公益活动募集资金和物资为中国贫困地区学生及学校提供经济、医疗和教育上的帮助。
   罗海岳强调:“中国留学生爱心助学拍卖会以其全国性和国际性的影响力,构建一个平台,通过留学生、企业和政府的多方关注与合作,唤起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从而为贫困地区的教育贡献一份力。”
   拍卖所得全部用于助学
   中国留学生爱心助学拍卖会自2007年9月开展,每年一届,已经成功举办的4届,总共拍得人民币50余万元,这些善款全部用于爱心助学活动。
   除了购买助学物资,首届中国留学生爱心助学拍卖会拍得款项还用于设立奖学金,选定四川资助学校启动助学活动;第二届中国留学生爱心助学拍卖会为朗扎女子小学100多名学童增加伙食补助;第三届中国留学生爱心助学拍卖会还联合其它基金共同修建了中国留学生(国际)爱心助学计划支教点凉山热柯小学爱心桥,解决了该校雨天不能上课的历史问题;第四届中国留学生爱心助学拍卖会拍得款项还用于购买大批羽绒衣和太阳能台灯,由支教的留学生志愿者现场发往各支教学校发放。
   “拍卖所得款全部用于助学”,这是中国留学生爱心助学拍卖会的首要原则,是爱心团队对受助人和捐助人以及整个社会的郑重承诺。中国留学生(国际)爱心助学计划内部建立完善的督导制度,同时对外公布信息,接受公众的监督。
   为了让善款能够到达最需要的学生手中,海外留学生志愿者利用寒暑假的时间,亲自到贫困山区支教、家访、调研,考察、核实第一手资料,定期回访。同时,建立电子化管理系统,将受助学生信息、志愿者信息、资助人信息以及财务信息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整理,保障善款的合理化使用。
   在过去的4年时间里,中国留学生爱心助学拍卖会拍卖得到的50余万元共资助了大、中、小学生300余名,帮扶中小学16所,爱心足迹遍布四川省甘孜州、凉山州,青海省玉树州,湖南省桃江县等教育落后地区。
   爱心助学的跨越式发展
   2007年9月,大鹏海边罗海岳家中,30多个亲朋好友聚集在一起举办的第一届中国留学生爱心助学拍卖会,也许显得有些简陋,筹得的3万余元也不是特别耀眼,但是,这正是爱心助学的开始,爱心助学计划从此起飞。
   2008年9月,第二届中国留学生爱心助学拍卖仍是罗海岳家中,但这一次参加拍卖会的人数由30余人激增到100余人,筹得善款10余万,并在拍卖会现场增设了“一对一”认助项目,23名待助学生当场被确定资助。
   2009年12月,第三届中国留学生爱心助学拍卖会在市人民大厦多功能厅举行。这一届拍卖会有了质的转变:它由一个自发原生的家庭拍卖会转变为政府协办的特区市民慈善的品牌项目;由农村到市中心区举行的地域跨越,方便了市民参与,同时具有了莲花山下深圳市民感恩的象征意义;由家庭亲朋好友为主向有各阶层市民加入的代表性跨越。这次拍卖会共拍得善款12万元,“一对一”认助贫困生100多名。
   2010年12月,第四届中国留学生爱心助学拍卖会在五洲宾馆深圳厅举办。这一次世界各地的中国留学生和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参加了拍卖会;助学队伍也有了自己的队歌;拍卖会还得到企业的参与和赞助。拍卖会共拍得30多万元,“一对一”认助贫困生30多名。
   目前,中国留学生(国际)爱心助学计划世界各地参与者多大2000余人,更有多不胜数的社会各界人士给予各方面的支持,助力爱心助学的跨越式发展。
   关爱点滴,感恩语录
   关爱的种子撒向贫困地区,受助学生的感恩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洛尔阿牛:“因为你们,我们的家长再也不把孩子拉出去打工了;因为有你们,我们再也不用穿那些缝了几次的衣服;因为有了你们,我有了自己的理想……你们的爱就像天上的太阳那么暖,温暖了整个大凉山。”
   仁其翁姆:“我现在在读雅安卫校……等我有能力找到工作,我会带着洁白的哈达到您那儿,献给您以表示我对您的感激。还有我也会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泽仁翁姆:“谢谢您们那么远还来教我们读书,您们教的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做人的道理……您们让我懂得人不但要长得好看,而且品德最重要。虽然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可怜,可想起您们我就不觉得自己可怜,因为我知道还有很多老师那么爱我。”
   一声声“谢谢”,一句句“扎西德勒”,这是一段段爱的回音。也许受助的学生们并没用使用太多华丽的词藻,甚至不少少数民族学童汉语表达都不太流利,但正是这些朴实的言语,让我们感动不已。我们可以看到爱的种子已经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终有一天长成参天大树,汇成一片爱的森林,把“关爱·感恩· 回报”传递下去。
 
 

通过实现每个人获得良好职业教育的机会,提高他们所受教育的质量,我们在努力解决三个社会问题:
  • 适龄儿童失学
  • 学生无法从所学的有限内容中受用
  • 综合素质培养的欠缺
#